法龍宮..

Sunday, 13 April 2008

台灣八家將『家將團』

八家將的起源,根據學者研究大致有五種說法:
(1)上界大洞天真君下凡,轉世作為『五福大帝』的部將。『五福大帝』
(2)五福大帝所收降的海盜。
(3)大戶人家的家丁。『石萬壽-天人合一的巡捕組織』
(4)地藏王的部將。
(5)城隍十二爺之系統-即文判、武判、延壽、速報、糾察、獎善、罰惡、增祿、牛頭、馬面、七爺、八爺。  在學界中比較認同它與五福大帝的關係較為密切,雖然許多廟宇,如城隍廟、王爺廟、嶽帝爺廟等,都有八家將的組織,但基本上,它們都是由『五福大帝廟』所衍生出來,因為臺灣最早的八家將,是由台南府城的『白龍庵』所發展出來,它的主神就是『五福大帝』。 

八家將的組織  
八家將雖然名為八家,但這只是一個代名詞而已,實際上成員並不一致,有五人(四將一差)、六人(四將二差)、七人(六將一差)、八人(六將二差)、十人(八將二差)十二人(八將二差加上文武判)成陣等,組織成員不一,所以有人也稱為『什將家』或『家將團』。通常十人或十二人成陣稱為『什將家』。不論是什家將或八家將還是家將團,它們也都只是一個組織的代稱。

八家將的系統,大抵模仿清代地方的巡捕審堂體系,石萬壽教授在『家將團』一文中,即作以下的分析:  『清朝自中葉綱紀廢馳以後,臺灣駐軍已不能維持府城的城防,及城內外的治安。尤其是鴉片戰爭以後,府城治安完全落在聯境組織的肩上,聯境組織為承擔此一艱巨任務,乃仿營兵組義民旗攘外,仿巡捕組冬防巡更隊以安內。及送王船之俗興起,部份供奉監察類神明的境,乃將巡更隊化妝成家將團,以鎮魔除妖,兼作不日定期的操練。及乙未之役,台灣淪陷,日本軍盤據肆虐,禁止義民旗、巡更隊的活動。台灣士民乃改義民旗為宋江陣,仍為民間的自衛團隊;巡更隊則大半消聲匿跡,只有一部份化為送王船的家將團。雖如此,清代的巡捕體系,仍得以藉著此一民間遊藝組織,流傳到今日,成為斬妖除魔的神界巡捕團隊。』

八家將的成員  
八家將的組織結構相當嚴密,所有成員大致為(1)什役(2)文差(3)武差(4)甘爺(5)柳爺(6)謝爺(7)范爺(8)春神(9)夏神(10)秋神(11)冬神(12)文判(13)武判。  

甘柳謝范合稱『四將』或者『四大將軍』;春夏秋冬合稱『四季神』或者『四大帝君』,與甘柳謝范合稱『八將』,此『八將』與『八將團』中的八將不同。除此之外,另有一組陳沈枷鎖『四將』的組合。另外,在謝范兩將軍中也有盧清、韓德,而死、失信等名稱。

(1) 什役:也稱使役,即雜役,俗稱『挑刑具者』。專責肩挑八家將所使用的各種小刑具或法器,最多有三十六項(三十六刑具);扮演者可化裝亦可不化裝,通常他是全陣的靈魂人物,行止舞演都由他以刑具的聲響來指揮;其位在陣前第一位。

(2) 文差:文差『陳將軍』,位在陣右屬小差角色,外手持扇,內手執令牌,專接主神之令。

(3) 武差:武差『劉將軍』,位在陣左屬小差角色,與文差合稱『文武差』,外手持扇,內手執令旗,專門傳令,文差可視作為現代『傳令兵』的角色,他們裝扮的最大特色,在於虎皮紋黃衣的服飾,通常都是由孩童(年紀輕者)裝扮。
(4) 甘爺:即『甘將軍』,俗稱『陰陽仔』,位在陣左武差之後,外手持扇,內手執戒棍,俗稱『板批』,即繫鈴的半邊竹節;其臉譜通常畫作『紅黑陰陽目』。

(5) 柳爺:即『柳將軍』,俗稱『三角仔』,位在陣右文差之後,手執法器與甘爺相同,只是方向相反而已;其臉譜一般畫作『章魚足形目』。甘柳二爺俗稱『頭排』。

(6) 謝爺:有時亦稱『捉神』謝必安,又稱大爺或七爺、高爺或者白無常;頭戴長方帽,上寫『一見大吉』,臉畫『白底蝙蝠面』,吐長舌,穿白袍,外手持白扇,內手拿魚枷,個子高大,通常是由高個子扮演,位在陣左甘爺之後。

(7) 范爺:亦稱『拿神』范無救,又稱二爺或八爺、矮爺或者黑無常;頭戴短方帽,臉畫『黑底潑猴面』,穿黑袍或藍袍,外手持黑扇,內手持方牌,上寫『善惡分明』,個子通常矮胖,其位在陣右柳爺之後。甘柳謝范俗稱『四大將軍』或『四大將』,四人為八家將之主角。

(8) 春神:『何將軍』著白袍,畫龍面(蓮),俗稱蓮花面,外手持扇,內手執花籃,意在潑醒犯人之用,其位在陣左謝爺之後。

(9) 夏神:『張將軍』著紅袍,畫龜面(梅),外手持扇,內手執火盆,意在烙燒犯人之用,其位在陣右范爺之後。

(10) 秋神:『徐將軍』著青袍,畫鳥面(竹),外手持扇,內手執金光鎚,意在敲打犯人之用,其位在陣左春神之後。

(11) 冬神:『曹將軍』著黑袍,畫虎面(菊),俗稱葫蘆面,外手持扇,內手執毒蛇,意在嚇拷犯人之用,其位在陣右夏神之後。春夏秋冬合稱『四季神』或『四大帝君』俗稱『四季』,與『四大將』合稱『八將』,此八將與官將首中的八將是不同的。

(12) 文判:『文判官』,著官服,右手拿毛筆,左手執『生死簿』,係口供的記錄者,位在陣左殿後。

(13)武判:『武判官』,亦著官服,手持『金間金隹』,俗稱『九層鞭』一種樣子像鞭有四稜,也稱做『簡』;是罪犯的收押者位在陣右殿後;與文判合稱『文武判』,在地位上他們是八家將中地位最高者,但實際上在八家將的角色當中,則可有可無。

8:06 pm

台灣封神榜-八家將(上)


台灣封神榜-八家將(中)


台灣封神榜-八家將(下)

8:00 pm

台灣封神榜

台灣封神榜-十大陰師(上)



台灣封神榜-十大陰師(下)

12:36 pm

Saturday, 5 April 2008

【天福宫】大二爺伯

【天福宫】七爺(范将军)和八爺(谢将军)

【七爺】范将军(俗称二爺伯)和【八爺】谢将军(俗称大爺伯)是城隍庙中不可缺少的要角,专押解人犯去神祗前审判, 凡城隍爺出巡,必为队伍的最前端。七爺的脾气很暴躁, 得罪了他无论怎样向他赔罪他也不会原谅, 有“范无救”之称。八爺的心地善良, 就算得罪他也不会计较,所以也称他为“谢必安”。根据“不可抱桥失信”的故事,两位将军原在福州衙门做一对小差役,感情很好, 成为结义兄弟,他们行为端正,心地善良充 满正义感,不随便抓人,所以获得民间百姓的尊敬。

有一天,两位将军为衙门公事出差,来到南台桥突然乌云密布, 预测会下一场大雨, 於是八爺说: “七哥, 此去路途遥远, 得带些雨具,不如我赶紧回去取雨伞。” 两人约定,不料八爺回到家肚子忽然剧烈绞痛,只好躺在床上。七爺一直守着桥下,果然下起大雨,河水不断地涨高,雨越下越大,而南台桥却是一片旷野,丝毫找不到有遮风避雨之地,心想八弟是个守信之人, 一定是被什么事务耽搁, 我若就此走开, 找不到可就糟了。渐渐地,身体浸在河水里, 抱住桥梁始终不肯离去, 然而却无法抵挡汹涌的河水, 终于被淹没。死时脸色因挣扎而成赤色, 以后手上拿着令牌“见恶便拿”,这就是后人称他为“黑无常”。

当八爺复原后, 连忙慌张拿着雨伞赶到约定的桥边, 只见七爺牢牢地抱住桥梁, 已经淹淹一息。自悲感到是他造成, 决定以死谢罪,跳入河中,因个子太高淹不死, 只好走到大树上吊解决生命。据说死时背着雨伞舌头伸出很长,以后手上拿着令牌“见笑”,头帽写作“一见大吉”,称他为“白无常” 就是这个缘故。

以后福州居民建造谢范两将军的神像, 来表扬信义殉难的美德。世人对不守信约者就引用这首句子“不可抱桥失信”警惕世人坚守信义、善恶分明、自有果报。

10:10 pm